在全世界面临能源与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多种形式能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我国,随着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推进,传统能源服务商正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构建有机融合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实现多种能源形式优化互补,响应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倡议,是当下能源发展热点趋势。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印发《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2019-2020年行动计划》。南方电网公司发布《关于明确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综合能源服务主要可分为新能源、节能服务、能源综合利用、电能替代、储能、科技装备、创新服务、“互联网+”等业务。2020年3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专题研究确定引领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坚持战略制胜、强化战略引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而奋斗。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的储能、需求侧响应及灵活性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2018年11月13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提出“灵活性是电力系统的新口号”。在世界范围,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快速增长都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我国,由于弃风弃光问题严重,电网调峰能力建设、火电灵活性改造和需求侧响应等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在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仅针对电力的储能、需求侧响应及灵活性概念均可拓展至涵盖电、热(冷)、气等的综合能源系统,因此《电力需求侧管理》编辑部拟针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综合能源储能、需求侧响应及灵活性”开设专题,特邀请华南理工大学陈皓勇教授、东南大学高赐威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王永利教授作为特约主编共同组织该专题,希望与作者、读者一起探讨新型的综合能源储能、需求侧响应及灵活性科学问题,促进技术理念和技术应用的交流与推广。
一、征稿方向(但不局限于此)
(1)综合能源系统能效及灵活性评价方法
(2)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耦合机理研究、建模与分析
(3)综合能源储能的设备、特性及建模
(4)综合能源需求侧响应的设备、特性及建模
(5)通过综合能源储能、需求侧响应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的机理及措施
(6)综合能源储能、需求侧响应设备、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定容及优化规划
(7)综合能源供给、储能和需求侧响应设备的协同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
(8)综合能源储能、需求侧响应的定价机理及交易机制
(9)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综合能源储能和需求侧响应中的应用
(10)基于可交易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交易与运行
二、投稿要求
(1)要求论文语言流畅,逻辑关系明确。在不影响基本思想表述完整性的前提下,请尽量精炼语句、精简图表和公式、简化推导和证明过程,宜将篇幅控制在8000字以内。
(2)请写明题目的英译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以及作者单位的英译文,同时附5~8个中英文关键词和300~400字的中文摘要及约250个实词的英文摘要。摘要请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是一篇独立的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3)在投稿的同时,请附言说明稿件涉及的科研项目概况、有关的背景资料和成果的主要创新点。若为基金资助项目或部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请提供项目编号。
(4)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尽量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版面要求一致(可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官网下载论文模板)。
三、重要日期
(1)为了及时刊登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您在2020年7月15日之前提交约稿稿件;
(2)稿件刊登日期:2020年9月。
四、投稿方式
请登录《电力需求侧管理》期刊官网www.sgdsm.com进行投稿。来稿请注明“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综合能源储能、需求侧响应及灵活性”专栏稿件,并和编辑部电话确认投稿成功。
作为专栏约稿稿件,一经录用,会尽快发送录用通知。我刊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对于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较高的优秀稿件,稿酬从优,以示感谢!真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电力需求侧管理》编辑部孙晶,电话:025-82228588,13913928164
华南理工大学陈皓勇教授,邮箱:eehychen@scut.edu.cn
东南大学高赐威教授,邮箱:ciwei.gao@seu.edu.cn
华北电力大学王永利教授,邮箱:wyl@ncepu.edu.cn